从一位韩资公司的前端工程师那里,第一次听到了“网络接近”这个词。所谓网络接近,类似国内常说的“网络无障碍”,是指让视障人阅读网页的一种技术指标。类似我们在奥运期间经常听到的“无障碍设施”。当然人家的网络接近是给本国人用的,而且普及程度很高。

想要达到网络接近,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要有专门用于网页语音提示的“文本-语言合成软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音读屏软件(可以看作是用来“听”的网页浏览器),视障人通过这种软件用tab键移动网页焦点,依次“阅读”网页内容。第二个条件是要求网页严格语义化,这样软件才能正确读出网页内容。因此,他们开发的html代码,不仅仅要通过w3c,还要严格的使用各种语义化标签。更准确的说,网络接近对html的要求和w3c是高度一致的。

比如在我们用来“看”的浏览器(比如IE、Firefox)中,strong标签内的文本,和b标签的默认表现相同,但网络接近浏览器遇到strong会着重提示,而b标签就不会。因此前端开发者绝对不会用b进行文本加粗,这也是为什么w3c不提倡用b的原因之一。

再比如图片标签中alt属性,现在有很多人知道了,alt并不是用于鼠标悬停提示的属性(鼠标悬停提示效果应该用title属性实现),而是替代文本。一定有很多人会问,网页中的图片如果正常现实,那么alt还有存在的价值么?当然有,除了w3c要求以外,视障人使用网络接近遇到图片时,语音会提示图片并根据alt的值进行图片描述,如果alt不存在,浏览者就只能“听图兴叹”了。

再有,我们知道符合w3c标准的网页,在失去样式表文件的时候,应该具有良好的可读性。但这又有什么意义?还有什么浏览器不能解释css呢?有,那就是网络接近的浏览器。

可见,我们常说web标准,并不是为通过w3c验证而获得满足,也不为绚技术能力。根本上,是为让不同情况的各类用户都能方便的浏览网页。我们现在很重视手机这样的小尺寸终端用户,但多数开发者忽略了视障人群。也许有人还以为视障人士不能上网,或者中国的视障人士很少上网。事实是,互联网对视障人十分重要,而越来越多的视障人也意识到了这点。他们通过网络购物、学习、交流、获取各类信息,对互联网高度依赖。然而国内的视障人即使拥有语音阅读软件,浏览互联网却依然困难重重。原因主要在于国内的网站还达不到足够的“网络接近”。多数国内的前端开发者都不会为兼容网络接近浏览器而合理的语义化。

除此之外,验证码也是视障人使用互联网的一大障碍。验证码是技术上最简单同时比较可靠的网络安全防护机制,但是这种机制注定了读屏软件无法识别,导致视障人无法通过验证。其实验证码并非不可替代。比如著名博客程序wordpress上,就找不到一个验证码。可以说wordpress用了更加复杂的技术手段,达到了最佳的用户体验。而国内开发者也常把用户体验、可用性等等挂在嘴边,却“不屑于”解决这样的一个小问题。

问题的关键是,网络无障碍对于一般的商业机构来说,付出大于经济回报,这样的事情他们是不可能主动去做的。因此国内关注网络无障碍的一些机构和个人认为,应该由政府出面立法,从而约束网站遵循基本的无障碍原则,因为这不仅仅体现一个国家对残疾人的关注,更体现社会的公平性原则。比如韩国就有明确严格的法律要求,因此韩国的网站建设公司对“网络接近”的重视程度很高。而美国的法律不约束商业机构,但对国家投资兴建的公共服务类网站,是要求体现无障碍原则的。据说美国曾有视障人因为某政府网站无法使用而将政府告上法庭的案例。但是在国内,情况正好相反:恰恰是商业网站为了提高效益而重视质量,大多采用了w3c标准重构前端;而政府网站,不仅没有法律约束,更不存在商业竞争,网站的质量标准之有一条,就是领导口味,难免粗制滥造,table满天飞了。

恐怕,国内的网络无障碍只能从开发者自身做起。话说回来:技术是有需求才产生的,使用某种技术在根本上是满足这种技术要实现的需求。
本文转载自:http://blog.citywill.net/archives/654

标签: web标准, 信息无障碍

已有 3 条评论

  1. 匿名

    之前我的博客用过reCAPTCHA v3没遇到过无法通过的问题,国内使用可以改成recaptcha.google.cn或recaptcha.net